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多伦资讯 > 要闻推送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让“绣娘”的手艺对接市场

〖发布日期:2017-12-22〗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作者:〗 〖打印〗 〖关闭

   12月19日,走进科右中旗图什业图王府刺绣产业扶贫基地3楼农牧民扶贫刺绣车间,只见几百名“绣娘”飞针走线、蔚为壮观。走上前仔细端详,只见一匹匹蒙古马、一只只飞鸟、一朵朵牡丹花、莲花、杏花绣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一针一线尽显图什业图王府刺绣独有的韵味。

  “这个900平方米的刺绣车间,能同时容纳1000人,最多时有600多名妇女在这里刺绣,其中40%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多数时候,她们取上订单图案,回家利用闲暇时间刺绣。”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主席、刺绣车间负责人杨福林介绍说,自2016年起,以l2个苏木镇为单位,在全旗173个嘎查开展王府刺绣培训,目前已培训农牧民近2万人,带动2万多名妇女参与到刺绣产业中来,已形成了12个刺绣产业村。

  “我从小就喜欢刺绣,那时没想到刺绣还能挣钱。上半年参加了刺绣培训班,老师们手把手教刺绣针法,现在我的手艺更好了,两个多月就挣了6000多,而且我也出师带徒了。”正在刺绣蒙古马的代钦塔拉苏木代钦塔拉嘎查贫困户白七月放下手里的活儿,一脸幸福地说,能做自己喜欢的事,还能让喜欢的事有价值,是一件幸福的事儿。

  这时,刺绣扶贫产业的发起人,科右中旗政协主席白晶莹走过来,讲述起王府刺绣扶贫产业的发展历程:“王府刺绣是科右中旗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于我们这里的农家妇女来说,算是轻车熟路。但也只是兴趣爱好,很少有人把刺绣手工艺品当成商品来做。为了让广大贫困妇女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又能弘扬传统民族文化,我们建立了王府刺绣产业扶贫基地,采取“企业+协会+基地”的发展模式,现如今小刺绣带出了大产业。”

  随后杨福林又领大家来到了二楼刺绣缝纫车间。“这个车间是把楼上做成的绣花半成品进行再加工,做成成品转给一楼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进行出售,目前能生产蒙古袍、笔筒、靠垫、桌布、纸巾盒等200余种产品。”正在指导工人生产加工的缝纫车间负责人陈开花说,刺绣已不只是一项谋生的技能,而是一项事业了。

  接过她的话茬,杨福林说:“我们王府刺绣车间已入驻大学生50余名,25人留在基地抓培训、抓新产品研发,25人跑市场、抓订单,形成了集图案设计、产品订单、电商、网络销售、市场开发为一体的刺绣产业人才团队,我们自主设计生产的蒙古袍、笔筒、靠垫、纸巾盒、书包等200余种产品,正借着电子商务和签约厂家的东风,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我是今年7月底来上班的,主要跑销售和展销会,先后在通辽、呼和浩特、长沙、香港等地开拓市场,已经签下200多万元的订单。目前与霍林河和呼和浩特签订的床上用品订单正在按照客户需求研发制作。”刚刚从通辽回来的安常福难掩自豪地介绍。安常福去年毕业于新疆大学,这里是他放飞营销梦想的大舞台。

  “今年,我们25名销售员拿回了350万订单,加上在当地拿到的订单,今年我们的销售量突破了500万。我们已经在区内外建立37家实体店,力争到明年发展到100家,每家的年收入达到30到50万,并争取在3年内占领国际市场。”杨福林踌躇满志地说,目前我们的销售员正在和迪拜的一位客户进行洽谈,他们想让我们输出技艺精湛的师傅。

  为了让刺绣产品走俏手工艺品市场,王府刺绣产业基地不仅注重培养本土设计研发人员,还从全国各地聘请高级设计研发人员组成刺绣研发团队,深度开发民族传统元素与时尚结合图案,提高王府刺绣作品的附加值,努力使产品市场化、生活化、大众化。

  12月19日上午,当大家走进设在一楼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时,只见几十号妇女手拿票据,排队签字领刺绣计件工钱。“今天我能领230元,是今年以来领得最少的一次。今年先后领了1万多元了!快60岁了,干不了体力活儿了,在家刺绣订单产品,收入也不错,基本能维持日常开销了。”在长长的队伍中,巴彦呼舒镇罕乌拉嘎查的格日乐手拿单据心满意足地说。

  “今天一共给32人发放了2万元。今年已经累计回收600多万元的订单产品,预计到今年年底,200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年收入平均能增加2000元至3000元,到2018年年收入能增加5000元至8000元,占贫困户总收入的40%。”

  【记者手记】

  在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中,如何做到在传承民族文化中助推脱贫攻坚?

  兴安盟科右中旗给出了生动的答卷:发挥大学生的人才优势及妇女“半边天”作用,成立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和祥瑞刺绣扶贫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建立王府刺绣基地,采取“企业+协会+基地”的发展模式,带动大学生创业,服务于农牧民,助推刺绣扶贫产业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王府刺绣扶贫产业,堪称扶贫同扶志、扶智的典范:把2万名农村家庭妇女培养成绣工,培养出200名靠传授技艺吃手艺饭的绣工技术人才,激发了她们靠双手改变生活的激情,拓宽了收入渠道。

  随着王府刺绣扶贫产业的发展壮大,图什业图王府刺绣走出“深闺”,牵手市场,拥抱时尚元素,使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弘扬,农牧民在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中,也正在尽享民族文化的红利。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凝聚青春力量,决战脱贫攻坚。由50名大学生组成的科右中旗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使王府刺绣扶贫产业成为广大农村牧区妇女脱贫致富的新“法宝”,50名大学生在刺绣产业的发展中,茁壮成长为这个旗脱贫攻坚战中的一支突击队,展现了当代青年的青春担当。(记者 胡日查 高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