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多伦 > 多伦概况
多伦概况

  一、自然地理
  多伦县是内蒙古距离首都北京最近的旗县(航线距离180公里),距承德、张家口、锡林浩特、赤峰四市公路距离均在280公里左右。南邻环京津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地理位置优越。  
  全县总面积3863平方公里,辖2镇3乡,64个行政村。总人口10.9万,有汉、蒙古、回、满、朝鲜、达斡尔、藏等民族。
  多伦属于温带半干旱向半湿润过渡的典型大陆性气候,海拔1150—1800米,年平均降水量385毫米。年平均日照3400小时,无霜期长,为95-110天。年均风速3.6米/秒。年均气温1.6℃,极端最高气温35.4℃,极端最低气温-39.8℃。
  境内水资源丰富,是海河流域滦河水系的源头,滦河上游自北至东南贯穿境内,供水量占引滦入津总供水量的六分之一,是滦河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地。境内有常年性河流47条,大小湖泊62个,水域总面积16.2万亩,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量1.35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3.73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4万千瓦。库容2600万立方米的大河口水库和库容1亿立方米的西山湾水库为多伦工农业生产和发展提供水源保障。
  境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1996年被列为国家13个重点找矿区之一。已探明储量的非金属矿藏主要有褐煤、石灰岩、珍珠岩、沸石、玛瑙石、水云母、萤石、火山岩等18种。已探明储量的金属矿藏主要有铁、铅、锡、锰、银、金等。
  境内野生动植物繁多,共有野生植物58科282属571种,有各种鸟兽31科49种(主要有黄羊、狍子、狼、狐、獾、貉、野兔等;栖息的鸟类主要有天鹅、大鸨、大雁、喜鹊、沙鸡、乌鸦、苍鹰、百灵等,其中大河口乡红花山所产百灵鸟,以歪爪为特征,以噪音嘹亮,善学百鸟音而闻名)。
  二、历史文化
  公元前300年,燕昭王破东胡,扩地千里,在此修筑燕长城,至今遗迹尚存。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成就大辽基业后,在 七湖之地“拜日跸林”(举行盛大的祭天仪式),为大辽的兴旺永昌祈福。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囤兵数万于此攻打金朝,迈出了蒙古帝国开疆拓土的一步。
  成就大元基业的忽必烈大帝青睐此地,在滦河岸边修建避暑行宫“东凉亭”,成为元朝历代皇帝狩猎游玩之所。
  公元1424年(永乐22年),创造了明初盛世的明成祖朱棣在征伐漠北凯旋途中病故 “榆木川”,魂飞多伦诺尔。
  1691年(康熙30年)5月,被后人尊为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在平定噶尔丹叛乱后,为加强清王朝对漠北地区的管辖,与喀尔喀蒙古和科尔沁等四十九旗蒙古贵族在多伦诺尔会盟,史称“多伦会盟”。
  1924-1925年间,李大钊、陈镜湖、韩麟符等革命先驱曾在此驻足,指导多伦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
  1933年,名将吉鸿昌亲率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挥师北上,苦战5个昼夜,收复多伦城。
  2000年5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到多伦视察土地沙化和治沙情况,做出了“治沙止漠刻不容缓,绿色屏障势在必建”的指示,使多伦成为北疆草原开始大规模生态建设的发端地。
  总体看,多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多伦曾因庙而兴、因商而盛,是整个蒙古地区的宗教中心和“旅蒙商”真正形成并享誉世界的发祥地。300年前,以康熙在多伦诺尔会盟敕建汇宗寺为起点,开创了多伦蒙古草原寺庙之都和旅蒙商之都二百余年的繁荣。18-19世纪,县城人口达到20余万,相当于北京同期人口的一半;各种商号4000余家,年税收60万块现洋,相当于当时归化城和包头的税收总和。
  三、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多伦县通过加大项目建设,顺利完成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化初期经济的转型性跨越,正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后的扩量性跨越和提质性跨越,打造锡盟南部区域中心城市。
  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3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4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82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99元。
  201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4.5亿元,增长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亿元,增长12.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02亿元,增长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171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195元。
  2015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2亿元,增长9%,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51.5亿元,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9.8亿元,增长12.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69亿元,增长9.1%,其中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24亿元,增长7.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1354元和11480元,分别增长11.3%和1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8亿元,增长11.1%。
  多伦县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城镇管理先进县、全国财政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文物保护工作先进县、北京奥运会特别奖等荣誉称号,被列入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县、全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示范县。多伦诺尔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首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一)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良好的区位条件、厚重的历史文化,再加上多年来我县持续加大城市建设和推动产业发展,为区域中心城市的确定奠定了基础。2011年9月29日,自治区党委、政府着眼于构建全区经济开放格局,经充分论证,决定在多伦建设锡盟南部区域中心城市。2012年8月28日,经充分准备,锡盟南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正式开工,标志这一重大战略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按照自治区和盟委、行署提出“2年形成框架、5年初具规模、10年基本建成”的总体要求,到2020年,将形成20万人口、30平方公里城区的中心城市。
  近年来,累计投入27.5亿元加强西城区、东城区、古城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目前建成区面积达到13.6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5.4万。西城区方面,投入7800多万元高标准编制了包括区域中心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在内的20余项规划,确立了“内蒙新门户、北京后花园”的功能定位;投入5亿元基本完成了西城核心区的土地收储和移民安置工作,腾出了新区建设扩展的空间。同时,围绕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明确了“自治区指导、盟里领导、县里实施”的组织机制,确立了以资源配置为主、银行信贷支持和社会投资为辅的资金筹措方式,制定了锡盟南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土地供应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措施。东城区方面,建设形成了三横九纵加两环的城镇主干道路系统,先后建成了龙泽湖、额尔腾公园、森林公园、凤栖湖等绿地系统,完成了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三处体育馆、多处社区广场以及城镇绿化、亮化、美化等公益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引资建设了东方世纪城等一批有特色、高质量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目前,街道亮化率达到100%,城镇绿化率达到30%。古城区方面,为逐步恢复古城风貌,先后对11处国保单位进行了修复,高标准编制了古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通过市场化运作实施了山西会馆周边拆迁改造工程。
  (二)产业发展。近年来,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确立了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十五”期间,第二产业在GDP中的占比始终未突破1/4。到“十一五”,受大唐煤化工等重大项目的带动,全县工业对经济贡献率迅速上升,2007年第二产业首次超过一产加三产之和。目前,第二产业在GDP中的占比达到3/4。
  工业方面。努力克服宏观经济下行影响,强化项目运行调度,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全年工业增加值完成47.4亿元,增长3.3%。项目建设取得实效。年内实施10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16项。大唐煤化工全面完成整改,为下一步扩大产能奠定了坚实基础。分布式接入风电、华通商贸重型半挂车厢项目投产运行,锡盟至山东特高压输变电工程、世腾化工项目开工建设,多伦电厂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全年生产聚丙烯9.2万吨、原煤120.7万吨、铁精粉15.5万吨、无水氢氟酸1.1万吨、乳粉5515吨、发电9.4亿度。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多伦新型工业化化工区正式更名为内蒙古多伦工业园区,并获得自治区“双百亿工程”专项资金奖励。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签订项目合作企业13家,累计引进盟外资金38.5亿元。全面完成节能减排各项目标任务。
  农牧业方面。近年来,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牧业发展,通过引进龙头、强化基础、示范带动,形成了“肉、乳、菜、薯、林”五大主导产业,促进了农牧业规模化、设施化、产业化发展。目前,全县农作物总播面积达到85万亩,其中马铃薯、蔬菜等高产优质高效作物种植比例达到80%以上;牧业年度全县牛存栏达到16.2万头,其中育肥牛2万头、奶牛在提质增效的基础上稳定在1.9万头。
  服务业方面。受交通环境大幅改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的正向拉动,服务业快速发展。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3.6亿元,增长5.7%。旅游业发展迅速。多伦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一期工程完工并将投入运营;滦河源国家森林公园、福成集团狩猎度假区、榆木川原生态旅游开发等一批旅游综合开发项目顺利推进。相继举办了第八届环多伦湖公路自行车邀请赛、第三届多伦玛瑙奇石文化节暨首届中蒙商品展洽会等一系列文化旅游主题活动,多伦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成功入选2014中国最美30县行列。全年累计接待游客9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9亿元,分别增长18.7%和18.3%。商贸物流业运行平稳。全年客货运周转量分别完成5659万人公里和10.9亿吨公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深入实施,农村便民连锁超市覆盖率达到80%以上。金融业稳步发展。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小额信贷公司发展到11家。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5.3%和3.1%。
  (三)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经济发展的承载力。多伦已经成为全盟生态环境最好和生产要素聚集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生态建设方面。2000年5月12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来多伦视察,做出了“治沙止漠刻不容缓,绿色屏障势在必建”的重要指示,多伦从此成为北疆草原开始大规模生态建设的前沿阵地。2003年,率先在全盟实行了全年全境禁牧政策,通过这一革命性、根本性措施,农牧业生产方式实现重大转变,全县生态得以迅速有效恢复。2010年,顺利启动了百万亩樟子松造林工程,成为改变多伦生态建设模式的历史性工程,实现了生态建设由单纯生态效益向生态和经济效益并重的转变。几年来,依托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全县林地面积由2000年的54万亩提高到247.4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6.8%提高到27%,林草植被盖度由2000年的不足30%提高到85%以上,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中40%来自林业。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交通上,锡盟进京通道(G239)、省道308线(G510)两条一级公路全面通车,极大的改善了群众出行环境。省道304线正积极争取。近年来新建沥青(水泥)路276公里、砂石路216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砂石路目标;蓝多铁路、大唐煤化工铁路专线投入运行,多丰铁路年底开通,届时将真正打通锡市-多伦-丰宁-唐山(曹妃甸)运煤下海通道。水利上,已建成库容1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1座、库容0.26亿立方米的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11座;依托国家重点水利项目,近年来开发水浇地19.43万亩,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60处。电力上,已建成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35千伏变电站6座,并在近期开工的锡盟至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项目将在多伦设起始站。通讯上,移动、联通、电信信号基本覆盖全境。
  (四)社会事业。在加快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统筹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
  教育。全县现有普通高中1所、职业高中1所、初中2所、小学14所、公办幼儿园10所,中小学在校学生11900人,教职工1189人。近年来,累计投入2.5亿元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布局,实现了“村不再办小学、乡不再办中学”目标。县职业教育中心被列为自治区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第三中学晋升为内蒙古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第四中学被评为全盟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全县高考、中考成绩始终保持全盟前列,多伦教育品牌初步确立。
  卫生。全县有二级乙等综合医院1所、中医院1所、乡镇卫生院9所,有病床244张,医务人员407名。近年来,累计投入1.2亿元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新建的县医院综合楼已正式投入使用,并积极争取为二级甲等医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功创建自治区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
  文体。全面推进文化多伦建设,近年来先后建设了三处体育馆、27个城乡居民健身广场和五个乡镇文化站。出版了《汇宗寺》、《康熙会盟》、《漠南商埠》等多部文艺作品,拍摄完成了电影《姑娘湖》,正在筹拍电视剧《多伦会盟》。连续举办了八届内蒙古环多伦湖公路自行车邀请赛、五届多伦诺尔冰雪节和三届多伦玛瑙奇石节,确立了多伦冬夏旅游品牌活动。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每年举办群体性文体活动100余场次。近年来,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对11处国保单位进行了抢救性维修。
  四、今后展望
  自治区决定在多伦建设锡盟南部区域中心城市,锡盟确定把多伦做为“扩权强县”试点,这对多伦发展来讲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把交通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将产业培育作为重要支撑、将城镇扩容提质作为重点内容、将民生改善作为内在动力、将生态建设作为坚实基础,加快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努力建设更加繁荣、美丽、和谐新多伦。
  按照目前全盟各旗县(市区)经济发展情况,多伦在全盟的综合实力已实现五年一进位的目标。根据目前我县发展阶段和全盟各旗县发展水平预测,这一个五年(到2017年),我们可进入第四位;到2022年,随着区域中心城市的基本建成,我们将进入全盟第三位,实现十年再进两位的目标。